都江堰:节水从削减途径渗漏抓起

发布时间:2024-03-25 来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2006年,川渝等地遇到了千载难逢的特大干旱,但都江堰灌区不只完结了有旱无灾,还保证了灌区粮食生产和供用水的安全,仅在粮食生产上,就为农人人均拯救丢失近200元。与同一旱情区域的非灌区比较,灌区水稻均匀亩产比非灌区高190公斤,旱作物均匀亩产高61公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都江堰将岷江的水在鱼嘴处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起到泄洪、排沙之用,内江引水作为农业灌溉、日子供水、工业供水之用。“内江的水是经过渠来发挥效果的。水利上依照渠的效果和水量,把渠分为五级。”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和记者说,“毛渠是最终一级,即咱们在农田里看到的小水渠,它的位置就如同人的毛细血管,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灌溉之水能进入田间,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渠的疏通,削减途径的渗漏,不然水利工程的效果就不能最大极限发挥出来。前面都修好了,就差最终一公里,水就到不了田里。”

  在郫县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区采访的时分,牛王堰用水户协会的杨副会长介绍说:“末级途径改造之前,一些农渠经常产生途径阻塞的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有时乃至产生农人抢水的工作。但现在状况大不一样了!”郫县新民场镇兴隆村乡民杨崇清插话说:“本来都是杂草丛生的土渠,现在渠底都是水泥抹好的。这儿现在是旱能灌上,涝能排出,旱涝保收啊!”据了解,该试点项目工程于2005年11月竣工,完结途径防渗22.69千米,完结途径配套建筑物68处,建成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区4500亩。

  都江堰灌区还针对灌区农业用水的季节性和来水在时空上散布的不均性,开端做灌区水量优化调度研讨,经过10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量优化调度计划。“可以说,经过加强干渠工程的运转办理,不只能保证输供水安全,而且为水量实施全时段优化调度供给了渠道。”

  2006年灌区在全省粮食产量削减6.5%的状况下,较2005年略有增产,全灌区粮食总产量到达58.8亿公斤,拯救粮食生产丢失5.6亿公斤,其间平坝灌区水稻均匀亩产540公斤,比上年增加了20公斤。